相比英國緊隨美國打壓華為,美國的另一盟國日本則相對冷靜地觀察著事態發展。此前,主流日媒對當前5G競爭做了多角度分析。近日,部分日媒表示,除5G以外,中美另一場圍繞“云計算”的競爭已開始。
日本《周刊經濟學人》(2020.7.7)刊載文章稱,迄今為止,美國執意打壓華為,旨在爭奪技術發展趨勢的主導權。過去近10年,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網技術主導了經濟增長。中美如今圍繞下一個技術發展趨勢主導權的爭奪日趨白熱化。
《周刊經濟學人》報道截圖
該篇題為《5G之后,中國瞄準美國技術核心領域“云計算”》的文章稱,領先世界的5G技術只是華為業務中的一根支柱。華為對于自身業務的定位是“通信”。通信企業堅持“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的原則,即不介入具體應用程序的開發,將之視為合作伙伴的領域;不觸碰客戶的數據,防止侵犯客戶企業機密。華為只專注于(介于應用和數據)中間的通信。文章指出,正是這種涇渭分明的領域界限,成為華為業績高速增長的后盾。
文章稱,如今華為正在擴大“通信+智能計算”的業務。“智能計算”是指計算機終端具備處理數據的能力,人工智能(AI)進行具體操作。進入該領域,將不可避免地介入到應用和數據的業務之中。文章認為,以往華為向世界提供廉價、高品質的通信(設備),美國IT企業在此基礎上開展商業運作。這種雙贏時代的構造已發生改變。進軍智能計算領域,擴大業務范圍,與其說彰顯華為的野心,毋寧說,這是由技術發展趨勢引發的必然結果。
文章稱,新技術發展趨勢的另一根支柱是云計算。該技術集中分析并應用5G通信所收集到的數據。作為新時代的基建,云計算發揮著決定性的重要作用。無論是無人駕駛,還是智能城市,該技術均不可或缺。
文章表示,全球范圍能夠提供高水平云服務的企業目前極為有限。全球云計算市場(特別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排名前四位的企業所占份額接近80%,形成了寡頭市場。除了亞馬遜(45%)、微軟(17.9%)、谷歌(5.3%)等美國企業以外,唯一擠進前四位的企業是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9.1%)。文章指出,中國國內,除騰訊正設法在云服務領域追趕阿里巴巴以外,以往主要從事供應云服務機器設備的華為也開始擴充本公司的云服務。
文章介紹,日本定于今年秋季起用的政府互通平臺,采用的是亞馬遜的云服務。而為防控新冠疫情而設計的App,采用的則是微軟的云服務。文章慨嘆,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也不得不依賴美國的云服務。這一現狀表明,在“云”領域,只有美中兩國(競爭)。
文章稱,阿里巴巴和騰訊正積極向海外市場推銷本公司的云服務。日本似鳥(NITORI)株式會社的手機App便導入了阿里云(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云計算品牌)的圖片搜索引擎。通過該引擎,只需拍攝某商品的圖片,便可在NITORI的網店里找到相同或類似的商品。究其原因,文章認為阿里巴巴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電商企業,每天有多達10億張商品圖片上傳到其服務器中。阿里巴巴采用AI進行相關處理,使圖片檢索如此龐大的資源成為可能。而騰訊則是充分發揮游戲公司的強項,向日本推銷本公司的云游戲平臺。
(責任編輯:威展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