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護膚一樣護理口腔”的風潮開始興起 牙膏市場在想盡辦法刺激消費
“花式牙膏”簡史
本刊記者/李明子
云南白藥牙膏含有一種西藥成分“氨甲環酸”,而這種止血藥在中國仍是處方藥。消息一出,很多人都坐不住了——中草藥牙膏為什么添加了西藥成分?云南白藥自身起不到止血作用嗎?牙膏添加西藥安全嗎?
10月22日,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開回復稱,云南白藥牙膏無違法添加成分,符合國家標準,且“氨甲環酸是廣泛運用于功效牙膏中的一種常見成分,目前國內外多種功效牙膏都使用了此成分!
多家媒體發現,據公開在外包裝上的成分說明,至少還有5款牙膏添加了凝血酸(即“氨甲環酸”),其中4款國產牙膏中有2家是以添加中草藥提取物而知名的,并同樣以“護齦、止血”等功效為賣點。
疑問再次升級:被中外大牌牙膏所青睞的氨甲環酸到底是何方神圣?我們每天使用的牙膏中還添加了什么不為人知的成分?究竟還能不能在市場上買到一支放心的牙膏?
什么是氨甲環酸
如果把氨甲環酸的“小名”列出來,估計很多女生會備覺親切。
氨甲環酸又稱傳明酸,為多數宣稱有美白功效的面膜尤其是日本藥妝護膚品所鐘愛。許多臨床研究也表明,氨甲環酸有望成為局部治療黃褐斑的首選藥物,口服或局部給藥的療效良好,不良反應小。
在醫學上,氨甲環酸的歷史更悠久。1962年,日本藥物學家岡本歌子發文稱,她發現的氨甲環酸的止血效果是當時已知的止血物質氨基乙酸的27倍。氨甲環酸從1968年開始應用于臨床,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斑@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的經典止血藥物”,執業藥師冀連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氨甲環酸因此又被稱為凝血酸、止血酸。
冀連梅介紹說,氨甲環酸普遍用于外科術中術后止血,但在劑量上,國內外略有不同。日本將氨甲環酸片劑列為非處方藥,每日最大使用量是750毫克(mg),官方甚至還允許將這種成分添加到感冒藥、鎮痛藥中,宣稱其具有抗炎效果。歐美國家流通的氨甲環酸口服藥品則主要用于治療女性月經過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于2009年批準了氨甲環酸緩釋片,每片劑量650mg。由于臨床使用時間長、安全有效,英國于2011年將氨甲環酸藥片列為非處方藥。
在牙膏領域,1960年代,日本最先做了嘗試,宣稱添加了氨甲環酸的牙膏對牙齦出血有輔助減輕作用。1980年,日本日用品制造商獅王向美國提交了一份含有氨甲環酸的口腔清潔劑專利,結論處寫道:該用品中氨甲環酸含有有效的抗炎和止血作用,混入量一般在牙膏總量的0.01%~5%。該專利于1984年8月獲批。
在中國,牙膏類產品被列入化妝品監管范圍,屬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化妝品生產許可和監督管理。根據2008年發布的國家標準GB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規范》(下文簡稱《原料規范》),共有1466種禁用組分和39種限用組分,氨甲環酸不在這份負面清單上!鞍凑辗ㄒ,(使用氨甲環酸)不違法! 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高元琴曾公開表示。
“牙膏中所含氨甲環酸劑量遠未達到使用上限! 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科技委員會委員、廣州市牙博士口腔護理研究院院長徐春生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據他計算,每人每天使用牙膏2~3克(g),漱口后約有10%被吞咽,因此每天通過刷牙被吞咽的氨甲環酸量是可被計算的,約為0.068毫克(mg)。參照上述美國一款氨甲環酸藥片650mg/片的劑量,相當于26年的牙膏量。
那么,如此微量的添加,真的能如廣告所說有“消炎止血”的奇效嗎?
多位受訪的藥劑師和牙科醫生對此表示懷疑。一方面,牙膏中的氨甲環酸具體含量未知,能否起到止血作用存疑;其次,即使牙膏能夠止血,在牙醫看來,這只能起到掩蓋癥狀的作用,何況有時牙齦出血可能預示身體出現問題,掩蓋癥狀反而不利于治療。
據牙科醫生、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博士劉曦介紹,牙齦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牙周炎。引發該病的原因是局部刺激因素,而局部刺激因素可分為可被刷掉的牙齒軟垢和無法自己清理的牙石,前者只要通過合理的刷牙方式就可以解決,后者需看醫生洗牙。
“刷牙強調的是機械動作,而不是靠化學成分,目前確實沒有證據證明,某一個特定的成分會對牙齦出血有明顯的效果!眲㈥貙Α吨袊侣勚芸氛f。
牙膏行業人士對這一問題則有自己的解釋。
徐春生介紹說,氨甲環酸的添加量由牙膏生產企業自己決定,經過實驗反復計算、最終通過安全性檢查即可,行業內并沒有統一標準。
“消炎止血的功效是氨甲環酸和其他中草藥成分綜合作用的,在我們化妝品化工行業里,管這個叫‘協同效應’! 廣東省化妝品科學技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一級化妝品配方師夏冷解釋說,“例如牙齦出血,一定是上火了,所以一定要先消炎后止血,不用中草藥消炎,光用氨甲環酸能止血嗎?”
牙膏里都有什么
從巖鹽粉末到膏狀清潔劑,牙膏經歷了幾千年的進化。
歷史學家認為,埃及人從公元前5000年就開始用混合物質清潔牙齒,最早的配方可以追溯到公元4年,包括歲巖鹽、薄荷、鳶尾花干和胡椒!斑@樣的粉末糊到牙齒上,根本就是要開始燒烤牙齦,不可避免的悲劇是導致了牙齦出血!眲㈥卣f。
隨著時間推移,中外牙膏都在添加成分上各顯神通。
希臘人和羅馬人改進了埃及配方,把動物骨粉、牡蠣殼粉、白堊土甚至銅綠等物質放到牙膏中,結合抹布或樹枝一起使用。中國則充分挖掘中草藥特色,把人參、草本薄荷、鹽等磨成粉清潔牙齒,以求像珍珠一樣亮白。到了唐朝,人們常用天麻、細辛、沉香、寒水石等中藥研粉擦牙,以清潔牙齒、除去口中異味。
在探索牙膏的路上,世界各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有證據表明,在18世紀80年代,歐洲曾有人嘗試用燒焦的面包屑刷牙。1924年,一位名為皮博迪的牙醫在牙膏粉中添加了肥皂以達到清潔效果,后來這種物質被月桂基硫酸鈉代替,形成了良好的混合稠度。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粉筆、木炭、磚屑都曾加入到牙膏中。直到1873年,美國高露潔公司終于開發出最早的牙膏,并將這款氣味宜人、口感順滑的清潔膏放在小玻璃瓶里出售。
(責任編輯:威展小王)